bob手机官网登录入口 bob手机官网登录入口

咨询热线 010-65815258
bob手机官网登录入口

媒体中心

关于印发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施意见(2004—2007年)的通知

bob手机版官网登录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的精神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实施意见(2003-2007年)》的要求,结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特制定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施意见(

  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是指到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2003年的基础上增加两倍。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我市“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坚持加强技术创新与加快体制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以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三药”(医药、农药、兽药)产业、高科技农业等为重点,以高新园区、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公司为主要载体,切实加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慢慢地加强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富有特色、开放式的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培育和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到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建设日趋完善,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500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高新技术重点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到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700亿元,在2003年573亿元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双倍增”;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左右;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5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10%以上,确保全省第四位。

  软件及服务业:围绕制造业信息化需求,研究开发网络制造、过程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软件技术;围绕金融、电力、交通等重点行业发展需求,全力发展应用及系统集成软件;围绕提升产品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大力开发嵌入式软件;围绕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全力发展软件定制加工业,围绕网络通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行业,全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常州软件园建设,进一步壮大我市软件产业规模,到2007年,重点推广应用一批具有自主版权的重大软件产品,从事软件开发生产的企业达到300家,培育国家火炬计划软件骨干企业20家,实现年出售的收益50亿元,其中自主版权产品营销售卖收入超30亿元。

  集成电路产业:强化集成电路自主开发设计,提高制造工艺水平、生产规模及材料配套能力,构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材料的产业链,提升我市在省内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项目”的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集成电路设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究开发各种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芯片,提高产业化程度和整机配套能力,逐步建立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集成电路设计及产业化基地。到2007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企业达到20家以上,一批具有自主版权的重大集成电路产品形成产业规模。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以数字化视听、光电子、现代通信等为重点,推进平板显示器、宽带数据设备、网络计算机、半导体照明、网络安全、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依托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钟楼开发区等,加强区内外协作配套,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关联度较高的数字视听设备、网络计算机、光电设备制造企业群体。

  到2007年,形成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龙头,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格局,全市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围绕提升我市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数字控制机床、纺织机械、冶金机械、塑料机械等基础性装备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的攻关,开发和推广应用并行设计、虚拟制造等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推进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高速精密纺织机械等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规模。

  围绕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选择新型输变电设备、智能化工程机械、新型环保动力机械等市场容量大、产业基础好的领域,大力推广应用实时控制、模拟仿真等技术,快速推进超高压成套电力电气、智能化工程机械、高效低排放动力机械等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高工程应用的成套设备制造能力,形成一批技术实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

  围绕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推进车身优化设计、动力牵引、电力控制、远程监控等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努力提升城市交通装备系统配套能力和产业规模。重点建设常州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配套能力强的专业化规模企业。

  到2007年,力争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围绕各类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注重运用新材料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在电子行业加快新型电子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等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在纺织行业加快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竹纤维等天然纤维,海岛纤维、功能性纤维等合成纤维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在化工行业加快开发高效催化剂、食用添加剂、化工中间体等精细化工技术和产品;在冶金行业大力开发特种钢铁、新型合金、稀土及其应用产品;在塑料行业加快新型工程塑料、包装材料、塑料合金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在涂料行业加快特种树脂、高性能涂料、水性环保涂料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重点建设常州涂料及武进、金坛、溧阳等一批以特色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到2007年,全市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医药产业:重点选择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新药创制方向,加强新药创制平台基本的建设,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和生物技术新药创制项目,开发大品种化学药品及其制剂,应用基因工程、生化技术,开发新型生物工程药物,突破中药工程化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药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医疗器械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重点研究开发对人体微创或无创的诊疗设备、医用支架等介入器械、人体组织代用品等。重点突破一批国家一、二类新药的产业化、规模化。

  农药产业:加强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创制工作,大力研制开发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及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和新剂型,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药产业骨干企业。

  兽药产业:以养殖业中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为重点,加快基因工程疫苗、动物专用抗生素、新剂型兽药、中药兽药及添加剂等新兽药创制,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规范化生产能力的兽药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兽药研发生产基地,探索建立区域性兽药自主创新体系。

  到2007年,全市形成以医药、农药为主体,兽药为特色的“三药”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加强优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重点加强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高技术探讨研究开发,以提高品质、培育特色为突破口,加快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动植物新品种。运用动物胚胎工程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加快优质良种扩繁,推动现代种子业的发展。

  抓好农业生产技术改造。针对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三大环节,将农业专家系统、技术上的支持系统、技术服务系统等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加快农业生产技术改造。加强农业标准化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面向生产、技术、市场的信息化平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围绕农副产品多梯度利用和动植物高效合理规划利用,建立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装备和生产的基本工艺的现代化,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副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品质衡量准则体系和检测技术体系,建立规模化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到2007年,形成2个全省知名的以花粉育种、重组优质抗劣性基因材料的应用与常规育种相结合、面向常规稻、优质稻、特种稻方向的全省优质粳稻育种中心,形成一个华东地区雪山草鸡种苗繁育中心,形成5个全市知名的以胚胎工程技术繁育奶牛、波尔山羊种苗中心,以组织培养技术为主的花卉林果种苗中心,以青虾、河蟹为主的特色水产种苗中心。形成优质稻米、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特种水产、畜牧业、食用菌等6大特色产业,巩固提高2个全国著名的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发展形成10家省内外著名的高科技农业企业,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争取突破50亿元。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次创业”。集聚和融合科技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科技公司孵化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推进外资研发机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突出引进与研发并重,强化自主创新,推进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化,实施2-3个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产业化的标志性产品和示范工程。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尽快形成产业园区之间产品错位、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到2007年,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0亿元。

  积极贯彻落实《常州市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工作意见》,全面衡量和合理配置特色产业整体资源,按照产业集群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的规律,以“提升、整合、优化、集成”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为手段,全方面提高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以产业基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依托,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提高特色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基地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围绕发展重点,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重点培育一批骨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全方面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和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促进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企业的共同繁荣。到2007年,全市建设10个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0亿元。形成技术领先、产业集中、前景良好的特色产业群体,逐步成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加快发展骨干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大规模的公司(集团)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努力提高其集聚创新要素和组织创新活动的能力。依托大规模的公司(集团)整合科技资源,承担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转制科研机构慢慢地加强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尽快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到2007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企业年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00亿元。

  做大做强民营科技公司。营造民营科技公司不断涌现、规模迅速扩大、民营科技公司家辈出的良好环境,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掌握主流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位于全国同行领头羊的民营科技公司。到2007年,力争培育100亿元民营科技公司(集团)2-3家,10亿元民营科技公司50家。

  加强研究开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市内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并完善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大力引进国外研究开发机构,提升高技术研究开发本土化能力和水平;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建研究开发机构。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相关基础条件,重点建设创业孵化、软件测试、动物实验、理化测试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区域创新服务能力。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按照业务特色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加快科技中介服务的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重点建设好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专利事务所、科技项目评估中心、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配套服务。

  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大科学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培育,加快培育选拔学术、科技带头人,注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和科技经营型复合人才。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集聚、发挥作用的良好机制、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优秀人才激励机制及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有效激发科学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确立将科技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性资源的理念,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全社会崇尚科学和技术创新,为科学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减按15%交纳所得税,省级开发区内企业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全额奖励给企业,省级以上开发区外企业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同级财政奖励给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公司的技术开发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在税前扣除;其中盈利企业该项费用年增长幅度在10%以上(含10%)的,经税务部门审核,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开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经省以上科技行政部门认定后,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实加大科技投入,集中集成组织实施一批创新性强、技术上的含金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商品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863”高技术探讨研究计划、科学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重点新产品计划及省级以上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科技专项计划,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立项的争取工作,努力为企业组织技术攻关、新产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工作争取上级科技经费支持,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地方科技经费的配套力度,为重大科学技术项目的正常实施提供保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放在突出位置,制定政策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围绕贯彻落实本实施意见,抓紧制定工作规划,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指导。要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监测体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如期完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的目标任务。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上的支持电线

【返回列表】
友情推荐
友情推荐
集团邮箱

bob手机版官网登录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8号

邮政编码:

咨询热线:010-65815258

电子邮箱:ghjt@bjghjt.com

举报电话:

65812299

举报邮箱:

ghjtxinfang@163.com
扫一扫关注bob手机版官网登录
©2018 bob手机版官网登录入口-bob综合app官网版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43767号-1 技术支持: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