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採棉機裡的農業才智與力气
8月13日,作业人員在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組裝採棉機。該公司以採棉機為中心產品,是國產採棉機的龍頭企業,也是新疆棉花產業鏈最大的裝備制作企業,其三行、六行採棉機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國產採棉機的空白,打破該類產品被國外進口機型長期壟斷的局势。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鄒懿攝
過去,1名拾花工1個採棉季要連續拾花60天,1天可採幾十公斤棉花。现在,1台六行自走式採棉機採摘、壓縮、打包一氣呵成,15分鐘就“吐”出“大金蛋”,1天可採500畝棉花,相當於900人至1000人採摘1天。採棉機採淨率高達96%以上,擁有彻底自主知識產權的各種專利223項,其间發明專利45項……
這便是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缽施然公司”),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智能農機制作高新技術企業,新疆棉花產業鏈最大的裝備制作企業。
8月13日,2024自治區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團走進位於烏蘇市的缽施然公司,隻見該公司展覽大廳內,涂有一身“中國紅”的三行自走式採棉機、懸挂上肥播種機、折疊式聯合整地機、液壓翻轉調幅犁等一字排開﹔組裝車間內,機械臂按規程移動,組裝採棉機像搭積木一般。
“缽施然公司研發的產品操作簡單、性價比高,是贏得國內外市場青睞的最大優勢。现在,產品除銷往甘肅、內蒙古等地外,還遠銷國際市場,優勢的秘訣在於科技創新。”缽施然公司人事行政經理巫漢林言語中透著骄傲。
作為全國最大的棉花產區,新疆從二十世紀90年始就啟動了採棉機研发作业,但始終未能攻破中心技術,多功能採棉機多年來依托國外進口,價格昂貴,於是缽施然公司便有了自主研發多功能、高效率採棉機的主意。
2009年,缽施然公司作為浙江援疆企業,在烏蘇市投資建廠。從开始的牽引式到眼下的自走式,從三行到六行,從箱式到圓捆打包……十幾年的精耕細作,缽施然公司在國產採棉機市場中遙遙領先,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伟人”企業,其生產的三行圓捆打包採棉機實現了國產該領域零的突破,六行機也達到國際水平。2023年公司產值達4.98億元,市場佔有率達42.14%。
“一台採棉機有3600個零部件,精细組裝環節尤為重要。”缽施然公司克己中心總監張孔新介紹,2023年,公司通過改擴建項目引進2條採棉機零部件生產線,引進數字化加工設備,如折彎機器人、焊接機器人、數控中心加工車床等,成為企業智能化、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加快引擎,實現採棉機零部件70%克己,本地生產本地組裝,大大節約了運輸本钱。
“此外,因採棉機各作业元件之間參數协作合理,使得採棉機採淨率高、採摘下來的籽棉品質好,十分挨近人工採棉的品質。”張孔新說。
走進烏蘇市頭台鄉汪家庄子村農機大院,院內停放的採棉機分外夺目。2021年,汪家庄子村建立股份經濟协作社,並經過“四議兩公開”,與缽施然公司對接,以按揭的方法購買了2台三行自走式採棉機,滿足乡民採棉需求的同時,開展勞務創收,壯大村集體經濟。“採棉機由村集體投資、運營,以上一年採摘季市場價格為例,採摘1畝棉花收費160元,比市場價格低20元,累計為乡民節約採棉費用32萬元。”汪家庄子村黨支部書記康春色說。
本年,汪家庄子村與缽施然公司簽訂協議,將1座廠房租賃給缽施然公司,建成農機維修、保養、售后服務中心,為棉農供给更快捷、周到的服務。
“现在,公司在烏魯木齊市、烏蘇市、沙雅縣、阿拉爾市建立了四大生產基地,建成售后服務網點10個,計劃到2025年建成26個售后服務網點,實現整個南北疆銷售服務全覆蓋。”巫漢林說。
在50余名研發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缽施然公司圍繞棉花生產全過程,研發生產了從耕地到播種、從田管到採收、從秸稈還田到殘膜收回的六個系列13種農機。
眼下,缽施然公司仍在挑戰一個個技術難題。“接下來,蘋果、香梨、紅棗採摘機的研發已經老练,此外,針對一般農戶,我們也研發了小型採棉機,在農業其他領域的農機需求上積極探究。”缽施然公司二手農機整裝部經理高飛說。(拍熱扎提·阿不都熱依達)
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公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公民網服務郵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rmw